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中央层面通报3起典型问题
无惧风雨再向前!一季度经济数据彰显中国经济发展向新向好
中办国办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

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发布时间:2025-04-27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字体大小[ ]

  学习语|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中国理念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发展增添正能量。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

  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2024年2月19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绿色转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协同推进民生福祉改善和气候治理,统筹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增进各国人民共同和长远福祉。

  ——2025年4月23日,习近平在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的致辞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

  面向未来,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等等,不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2016年6月1日,习近平致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的贺信

  我们要建设“绿色金砖”,做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绿色是这个时代的底色,金砖国家要主动融入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洪流。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优质产能,为世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中方愿发挥自身优势,同金砖国家拓展绿色产业、清洁能源以及绿色矿产合作,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充实合作“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202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的讲话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自5年前我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还是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2025年4月23日,习近平在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的致辞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探索建立碳标识制度,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要统筹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普及“双碳”基础知识,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

  ——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